回顾| 隐藏在HIV背后的性别议题”沙龙
来源: | 作者:hkb980dd | 发布时间: 2018-11-26 | 2983 次浏览 | 分享到:

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性别议题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任重道远》报告显示,2017年,在所有15岁以上的新感染艾滋病毒的人中,妇女约占58 %。

 

每周有6600名15至24岁的年轻妇女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增加与暴力有关。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妇女经历过人身暴力或性暴力,施加暴力的人往往是亲密伴侣

性别平等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世界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让妇女和女童获得教育、保健、体面工作并参与政治经济决策,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整个社会和人类。实施关于工作场所性别平等、根除针对妇女的有害做法的新法律框架,对于消除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至关重要。

 

沙龙嘉宾


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

杨睿侃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 

杨刚

 

在本周二下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举办了隐藏在HIV背后的性别议题”沙龙。我们邀请了来自联合国妇女署和社区伙伴的嘉宾,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倡议者、研究人员和大专学生讨论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及针对性别的暴力行为跟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的关系。

 

首先,沙龙由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协调员杨睿侃介绍了联合国妇女署的工作内容,包括鼓励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社会决定;促进妇女经济独立、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消除性别暴力;和协调会员国预防冲突和提升女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性别视角

在十七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里面,目标五性别平等是妇女署的主要目标,例如消除童婚、早婚、逼婚等伤害行为;争取社会对妇女无偿劳动的认可和量化;保障妇女的性和生殖权利;以及加强妇女对于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妇女署最近出版的《将承诺变为行动:“2030年议程”中的性别平等》旗舰报告,从性别角度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和区域趋势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发现整体是有进展的,但仔细的看女性跟男性的比较,女性的进展,是落后于男性的。

 


她一直强调性别问题应该整合在所有的SDGs目标里面,大家关注贫穷、饥饿、公共卫生、就业等等,都需要有一个性别的视角。只有把性别问题主流化,世界发展才是一个可持续、平衡的发展。 要不然更多的发展收益人群都是男性,女性和儿童都会被落在后面

 

看数据不能只看平均值

她提到我们看数据会有只看平均值的习惯,但弱势群体到底是谁”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她进一步建议要把数据细化到不同的年龄、阶层、 能力、 种族、民族、性倾向、性别身份或迁移状况等等。只有这些数据被细化,人们才能发现进展程度在不同群体间不平等的严重性

 

比如说,在性别暴力的数据里面,只包括15-49岁的受访人,换言之,老年群体是被忽略掉的。然而,老年人受虐待的情况在中国是比较严重的,例如隐含地被子女或者外来的照顾者虐待。所以,数据的细化和扩大是十分重要。

 


以美国的例子来说,西班牙裔妇女中37%是没有健康保险,是全国平均值的2.8倍。同时,在美国非洲裔和西班牙裔青少年怀孕率也很高,导致这两个群体中的早产的问题严重。

 

关于性和生殖健康,女性是否能够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何时发生性行为采取什么的避孕措施等问题,这是全球都应该注意的地方。

 


以上的都跟中国艾滋病防治是有关系的,例如,性和生殖健康宣传和服务在推行的时候会受到法律上的阻碍是全球的问题,很多的卫生服务是按年龄和婚姻状态来划分,如果未成年的女性想接受一些基本的卫生服务,条件是要得到她父母或丈夫的同意和授权 另外,女性有没有经济能力负担医疗服务和能不能自由决定发生性行为也是两个重要的部分。

 

基于性别的暴力

妇女署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是,基于性别的暴力,受害人包括男性、女性和性少数人群。暴力有不同的类别,包括肢体暴力、性暴力、心理暴力和经济暴力等。经济赋权能够提升妇女的经济地位,减少因性别造成的暴力。 经历性别暴力的女性艾滋病感染率更高,处于弱势的女性不能选择性行为的时间和方法,甚至会被动流产和绝育,这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

 

接着,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杨刚先生分享了他对性别平等与HIV的看法。

 

做艾滋病相关工作,

首先需要正视性与性别的多元平等

性别不仅仅是生理性别这么简单,而是由于其社会属性,需要全面考虑染色体、性器官及性征、心理认同、性行为、亲密关系选择等各方面。

 

国际上通常用三个维度来看待社会性别,分别是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性别身份认同(Gender Identity)和性别表达(Gender Expression)。因此,讨论社会性别与HIV/AIDS,就不能只在男性、女性这样的二元观念范畴中。

 


其次,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密切相关。正如上一位讲者提到的,女性在当前社会,仍然因为与男性的权力关系不平等,无法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享有同样的发展机会,甚至遭受多重的歧视。如果将中国社会各个人群的权力关系看成一个金字塔,塔尖的很可能是集财富、权力于一身的生理男性,而处于底部的,则很有可能是感染了HIV的贫困女性或跨性别女性。

 

所以,在艾滋病议题之下讨论社会性别平等,包含至少两个层面,第一是认同与接纳性与性别的多元,第二是尊重。归根到底,社会性别平等是关于谁有权主宰自己身体的事。

 

人们的社会性别是不平等的,

但在艾滋病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只不过感染的风险不同。在艾滋病预防中,常常会提到重点人群的概念,也就是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这样的划分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样的划分主要是基于人类行为的划分。

 

它对人的社会经济情况、生理解剖学特点和人际之间的权力关系的讨论还不够。比如,基于国家发布的统计数据,现在通过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已成为新发感染的主要途径。很多人都在研究在性行为中,人为什么不选择使用安全套+润滑剂,以及服用暴露前预防用药等综合预防手段。

 


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当参与性行为的两方的权力关系不对等时,例如性别身份、年龄、收入、知识结构、性爱过程中的沟通与谈判技巧等等,处于弱势的一方更难以要求对方使用安全套。而对艾滋病病毒传播机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功效、暴露前预防与暴露后阻断的原理等知识的欠缺,以及没有畅通的渠道、处之若泰的态度和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综合的预防手段,实际上会将重点人群的范围扩大。

 

跨性别女性群体与艾滋病

在性与性别多元的视角之下看待艾滋病,常被提到的是男男性行为群体,包括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其他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男男性行为的人。但对跨性别女性群体的关注还不够。

 

跨性别女性,简单解释是出生时为生理男性,但性别认同为女性。她们在原生家庭中以及成长过程中不被理解,甚至遭受欺凌、家庭暴力,影响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健康,也使得她们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的机会。

 


当她们能够自主决定以女性的形象和身份生活时,社会给她们制造了很多挑战。例如由于身份证、学历、技能资格证等证件上标记的性别与其外在表现出来的性别不符,造成就业困难,使得一些跨性别女性进入演艺行业或从事性工作。

 

有一项小范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跨性别女性群体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超过16%。另据美国CDC一项研究显示,对已经完成了性别重置手术,建造了人工阴道的人来说,由于人工阴道的限制,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术后的跨性别女性的经阴道性行为相比于经肛门性行为的风险高出近10倍。

 

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歧视

杨先生最后提到与艾滋病和社会性别相关的歧视和污名化的根源是相通的,没有一种歧视能够单一消失,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歧视。有三个方法:

 

一、科普。把科学的、全面的、正确的知识普及到一般人的知识系统里面,让TA们了解到艾滋病不是那么恐怖,减少无知。

 

二、增加接触并培养共情能力。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非感染者有更多的互动和共鸣的机会。在当前现状下,感染者还不能感觉到安全、放心的公开自身状况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主动站出来,为艾滋病发声,让更多感染者看到有很多人值得信赖、并且愿意和TA们一起努力,面对艾滋病病毒。

 


三、合作。因为艾滋病的歧视涉及到经济的问题、社会性别的问题和权力的问题,这些都不是可以单一解决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机构和利益相关方一起合作。

 

问答环节上,有参加者提到了医疗行业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建议应从基础知识的层面上,增加大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污名是来自内在的恐惧和歧视,有些更来自于自我弱化,例如女性可能自我弱化成小鸟依人。我们要病和病人分辨出来应对,对艾滋病本身的恐惧和对艾滋病人的权利保障是两回事。

 


感谢讲者跟参加者的参与和来临。这次沙龙有许多新的思考点,互相激荡彼此的思维方向,对性别平等多的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