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世界零歧视日。
2014年2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全球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先生在京宣布将3月1日定为世界零歧视日,目的是为了呼吁所有人都能有所作为,号召让我们周围的每个人——无论他们是谁,无论他们来自哪里、无论他们的所爱是谁——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蝴蝶是公认的转变的标志,也是世界零歧视日的标志。
歧视仍普遍存在,基于性别,国籍,年龄,种族,性取向或宗教都有可能产生不同形式的歧视。目前全球每10个国家中只有4个国家的男孩和女孩能够得到中学教育的人数均等,仍有75个国家将同性性行为纳入刑事犯罪法律法规当中。
“当最边缘化的人群和弱势群体面对歧视和虐待时,所有人都应被谴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 “联合国坚定地致力于维护所有人的人权和尊严。”
在公共卫生领域,关于歧视的报道层出不穷。刚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年轻女性却被她的医生告知她需要接受绝育处理;性工作者遭到护士的暴力或虐待;残疾人无法获得关于他们的性健康的合理建议;同性恋男性不敢将自己的性取向告诉医务人员;吸毒者由于被拒诊而死亡,变性者被诊所拒之门外后自杀。
2016年3月1日,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机构主导的全球艾滋病应对工作拉开了世界零歧视日的序幕,2016年全球将继续为消除歧视而做出更广泛的努力
3月1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与社区组织、政府、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合作,在北京共同举举办了“我相信!我承诺!我关爱!”艺术展,展现人们思想的转变,以及为了社会公平、平等和公正所付诸的行动。届时,将展出来自社区的摄影作品、绘画作品、工艺品及纪录片。
“不再污名化,不再歧视,让我们共同呼吁——没有人应该被丢下,(没有人应该活在歧视的阴影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琳博士在零歧视艺术展开幕式上说。